第376章 舍近求远之法_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
笔趣阁 > 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 > 第376章 舍近求远之法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76章 舍近求远之法

  马匹!

  听闻牵涉养马,甘露殿中众人顿时更加聚精会神。

  认真算来,如今唐开国也才十三载而已。

  在场的当中,即便是资历最浅在默默抄录文字的褚遂良,也是跟随父亲先投的西秦霸王薛举。

  薛举战败后,褚姓父子才被招徕到了秦王府。

  而隋末这场乱世,能激流显名者皆有善之骑兵,最终能驭精骑力压群雄者,方才成功站在这里,执掌帝国命脉。

  这个过程中的参与者几乎都很难避开与马匹打交道。

  如今能站在甘露殿的,或通文略,或善武谋,但无论文武,皆知马。

  也是因此,之前得到有关养马和马政的只言片语也被李世民空前重视,并亲自写信给张万岁并遣使慰问,引得这位太仆少卿感恩莫名。

  但倒也没想太多,毕竟陛下念旧情这件事对秦王府旧人来说属于人尽皆知。

  至于那些养马的零散言语,或是收录天下善养马者上书所得吧。

  此刻站在这里,又不用抄录光幕所言,杜如晦思索了一番便明白其中简单的关系。

  那明朝人口更多又遇气候转冷,也唯有重视农业才能养得起天下,这个过程中既能肥田又宜轮作的大豆自然受青睐。

  结果便是大豆越种越多,在不得不吃大豆的情况下,有人前赴后继的研究,最终让豆腐变得更加好看了。

  而这样再重新回头一看,大唐不喜豆腐的原因就再简单不过了——恰逢气候正好,田地所出之稻麦足够百姓果腹,谁会吃力不讨好的去研究什么豆腐呢?

  杜如晦嘿嘿一笑,小声将自己梳理出来的想法跟房玄龄讲了一下。

  房玄龄扬了扬眉毛表示赞许,同时也小声道:

  “看来这算学确有明理之效,克明与我同学不至一岁,辨析之才又见长也。”

  想起来那些繁复的数字与稀奇古代的题目,杜如晦顿时便想苦笑。

  经学典籍之类还能算是学一本少一本,但这算学一途,真是让杜如晦再深刻不过的明白了庄周的“有涯随无涯殆已”之言。

  如果这名为闻莽的后辈所说非戏言的话,这算学上通穹宇下触民生,可称得上是擎天之学,他杜如晦再过四年便也五十岁了,皓首穷经不知能否见这算学风采之一二否。

  不过杜如晦的这般伤怀心思顷刻间就被李世民抹了个一二。

  “着令司农卿议豆事,拟增设菽豆署掌肥田轮作豆粕诸事。”

  “着令导官署与仓部司,试制豆粕,与典牧署相合,试其功效。”

  “着令太官署珍馐署改豆腐,使其贴合后世样貌,以风行天下令百姓皆愿种豆。”

  这确实是一个年轻帝王的风格,对李世民来说,此前那些关于养马的零言碎语太过宽泛,只宜张万岁这样的善马者细细研究。

  但这大豆的作用可以说相当直白,压榨制油,磨浆作豆腐,余者豆粕再肥马,可谓是一豆三吃。

  如果再算上那大豆的什么瘤子菌的肥田之效,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。

  这一点上后辈说的倒是没错,不明白也不要紧,他只需要知道这大豆有肥田效果就行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